青岚若有所思的点点头,顺口问道。
“是这样吗?那他为什么会找上爹爹呢?是爹爹你给其他人,办过这种事情吗?”
女儿一句话就把金爹给问住了。
这废话说的,肯定是他给别人办过同样的事情,人家听到了风声,这才找上他的。
要不然,哪个好人家,上来就试探这种要命的话,是活得不耐烦了吗?
但是,这话他也不好告诉女儿,以免破坏了她在女儿心中的高大父亲形象。
还有就是,金爹嫌弃对方小气,出钱抠抠搜搜的,他这回进京时间又紧,不想节外生枝,所以才不想搭腔的。
只是不管他是怎么想的,却不影响他此刻在女儿面前说的冠冕堂皇。
“爹爹肯定没给其他人办过这种事情,爹爹不过是把人引荐到了赖管家那里,从中间拿点好处费罢了。
至于赵师爷是听谁说的,我就不知道了。
中间传话的人,也不知道是怎么说的,都说三人成虎,这消息传着传着,就变味了。”
青岚在信息发达的年代待过,自然明白三人成虎的道理。
表面上却是一副“信了信了”的样子,心里却不相信。
真当她不知道自己家里的那么多好东西,都是哪里来的呢?
她不由在心里腹诽亲爹,若不是知道荣国府的下人,都是个什么德行,我就信你的邪了。
唉!老爹也是奥斯卡小金人的预备得主呀。
她爹每回赚到外快,就有给她买珠花的习惯,从她空间里的那五大匣首饰珠钗上,青岚就能知道她爹没少拿好处。
其中的一大半首饰,都是亲爹贡献的。
还有她娘,她娘则是给她塞银稞子,每月三钱五钱的,她的38两巨款私房银子,就是这么攒下的。
要知道,她自己平日里的零花钱和压岁钱,好吃好玩的都要买,那是一点没存下。
漂亮的镯子簪子,她想要。
好看的裙子衣服,她也想要。
好吃的点心糖果,她想要。
好玩的玩具器物,她也想要。
金爹看着女儿将信将疑的样子,连忙转移话题。
“青岚啊,在船上这么多天,你也累了吧?爹爹瞧你的小脸都瘦了,快回你房间多休息休息。”
青岚却不这么觉得,赶紧反驳。
“坐船天天都在房间里,有什么可累的?我整天不是躺着,就是坐着的。
今天好不容易有了下船的机会,爹爹你还不让我活动活动筋骨啊。
我还想出门去逛逛首饰铺子和绣庄,顺便打听打听这边的行情,我手里可是压了一批金陵的好货呢。”
金爹转移话题成功之后,也不在意女儿是不是真的想休息。
他女儿身体倍棒,看这身体多健康。
“你要出去逛逛也成,爹爹给你安排两个婆子跟着,你再把你的贵重首饰都戴上,出门在外的,都是先敬罗衫后敬人。”
青岚乖巧的应是。
“知道了,爹爹!谢谢爹爹!
那我先回房间换衣服了,你安排好了人,就去我房间敲门吧。”
“你先回房间吧,爹爹喝口水就去安排。”
金爹很给女儿面子,直接应下了。
他闺女越大越不好骗了,下回这种事情可不能带着她了。
唉!以后他想带也没有机会了,女大避父。
下一回再见,估计就是他闺女出嫁了,想想就心疼,也不知道以后会便宜哪个臭小子。
不行,有些事情拖不得,他还是得早些打点打点。
另一头,青岚一带着人出门,就放飞自我了。
一连进了七八家不大不小的绣庄,青岚把人家铺子 里的绣品价格,都问了一遍。
然后她发现,徐州这边的刺绣的价格给的还挺高,她转手就能翻两番。
当然,可能是因为物以稀为贵,同在江苏,金陵和徐州也隔的很远了,大家一般也不会这么贩货,只会走的更远再出手东西。
也可能因为她的货物都是源头货,基本没有中间商赚差价,她还不用算路上的运费,就显得她赚的多了。
价格给的最高的,还是她进的第三家绣庄。
青岚直接打道回府,麻溜的去了她经过的第三家绣庄。
青岚进门就对上了坐在那里的老板娘?她立刻换上笑脸,语气真诚。
“姐姐,我有笔生意想跟你谈,可否移步?”
显然,对面的老板娘对青岚印象深刻。
她家价格公道,就从来没有人进来了之后,问过一遍价钱,然后什么都不买的就走了,简直是奇耻大辱。
“好啊!小姑娘,你跟我来吧。”
老板娘把青岚带到内室,笑语嫣然。
“我姓白,小姑娘你可以叫我一声白掌柜,不知姑娘,如何称呼?”
青岚无视了老板娘若有若无的试探。
“我姓王,家里人都叫我薇薇,白姐姐也可以这么叫?”
对面的白掌柜一下就笑了,这会儿,她的笑容就真实了些许。
“好的,薇薇。
那你想和我谈什么生意呢?”
出门在外的,身份都是自己给的,青岚开始大言不惭。
“是这样的,白姐姐。
我手里有一批金陵来的刺绣,本来是应该坐船送到京城的,但是船只耽搁了,现在逗留徐州。
还不知道要在徐州呆多少天,我想着价格合适的话,就先出手一批。”
白掌柜看着眼前这个,一本正经和她谈生意的女孩,一股脑的就把自己的家底儿都给倒光了,不由得失笑。
“傻姑娘,哪有你这样做生意的,一出口就把自己家底都倒出来的?
也就是你今天遇上了姐姐我,否则非被人吞吃入腹不可。
你带的东西呢?先拿出来瞧瞧。”
青岚很自然的拿下来,自己背着的小包袱,当着白掌柜的面就打开了。
“白姐姐,你瞧!
就是这些小东西,我带出来的不过是些样品罢了。”
白掌柜看向包袱的第一眼,就被里面的竹刻所吸引。
那是一个巴掌大的蟋蟀笔筒,上面的几只蟋蟀画得活灵活现,十分逼真,竹根处颜色的转变,也十分的自然流畅。
虽不是名家雕刻,却也一眼能看出师傅的精湛技艺。
小说《红楼之从金鸳鸯到金珍珠》 第8章 试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