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
“今天晚上我回去才发现家里好几处地方都在漏风了,后天我想去县里买些修补的材料回来,将我家墙好好弄弄。”
顺子说着,一阵尴尬:“后天我想歇两天,好好的忙活一下家里的房子。”
赵春生还以为啥事,想都没想就答应了。
同时赵春生心里又想起了啥。
“后天我跟你一起去,我家也得买些瓦片回来呢。”
一瞧有人愿意跟自己搭伙去,顺子高兴的不行:“那感情好,我问了,村里那天刚好有去县里的车,到时候咱俩一起。”
赵春生答应了,顺子赶紧摸着黑回家,搂着老婆睡觉了。
手里现在好歹是有十五块八,虽然钱不多,但用最差的瓦还是没啥问题的。
再说,他家里还有两块好狐狸皮呢。
万一能卖出个好价钱,不就能买点好的了?
再说,还有一天呢。
明天到山上再忙活一天,指不定还能上货。
晚上三个小姨子换了新被子,连赵春生都跟着换了一床好点的。
杨彩云的被面洗的干净,虽然上面带着补丁,但确实比赵春生之前盖得要暖和点。
虽然屋里还是冷的很,但被窝里好歹是热乎乎的。
赵春生也在心里暗自规划。
想让自家日后的日子好过,修房子这事还是得抓紧。
这次再带着顺子上山,赵春生也来了精神,顺着山底下找了一圈。
可今天显然不像之前那么顺利。
提早冬眠的动物没找到,倒是找到了一排排脚印。
“看样子,这些日子山脚下打猎的动静太大了,这些畜生也学聪明了。”
不少动物也是通人性的。
只要察觉到危险就会立刻离开自己原本生活的地方。
“看来这还真不是一件能心急的事。”
顺子为难:“那怎么办?”
“上山看看。”
赵春生没有半点犹豫,直接朝着山上走。
顺子也只能跟在身后。
这里的上山路有两条。
但大部分村民都会顺着其中一条大路走。
尤其是天冷路滑后,就更没人愿意走小路了。
赵春生偏偏是不走寻常道,绝对不按照平日里猎人的脾气来走。
这山里的东西估计早就已经将人的习性给摸索清楚了。
肯定不会去有人烟的地方。
反其道而行之,反而有可能有意外收获。
顺子虽然不懂得那么多,但只知道一件事。
他春生兄弟说的就是对的,让他干啥他干啥。
顺着赵春生指出的路,两人果然在一条偏僻的小路上抓住野兔。
“都是公的,生不了,但可以留着吃肉。”
顺子一下就分辨出了公母。
赵春生点头。
反正家里现在已经有只大母兔了,肉兔没必要留下那么多,刚好能还点钱。
“看来咱们的路子是找对了,走,咱们往深处走走,一定还能有猎物的。”
赵春生将兔子的四肢脚拴住,扔在了顺子的背篓里。
没想到再往前走,竟听见了一阵脚步声。
赵春生蹙眉。
听声音好像还不小呢。
但距离太远,他无法辨认到底是动物的声音还是有人。
赵春生转头压低嗓音对顺子说道:“过去看看。要是情况不对,我让你跑你就跑。”
顺子一下紧张起来了:“这里面会有啥?”
赵春生摇头:“我也不知道,得过去看看才能明白。”
要说顺子的胆子其实也不算小,可这山林子里之前可是出现过狼的。
真要是在这碰见了,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就算不错了。
“行,我听你的。”
两人放缓了步子,朝着里面走去。
又靠近了十几米,赵春生这才确定,林子里的不是野兽,而是人。
顺子也一下放心了:“那不就是咱们村里的猎户么,没想到在这碰上了。”
这山虽然不小,但现在猎物少得可怜,想要不空手回去就得满山转悠,总会有碰见的时候。
只瞧他们围在一起,正目光灼灼的盯着什么东西呢。
赵春生没去打扰。
他们的猎物自己不感兴趣,他打的这些人也别想来沾边!
正想着,远处的几人忽然叫嚷了起来。
“快收快收!”
一张大网直接落了下来,但队伍里有个跟自己爹第一次打猎的年轻后生缺乏经验,大网的一角还没来得及落下呢,被包围在其中的鹿就像是找到了一个逃生的机会似的,慌忙从这跑了!
“射箭射箭!大梁快......你箭呢!”
一群猎户辛辛苦苦了好几天,总算是碰见了这头肥鹿,就这么跑了,谁能不心疼啊。
最难受的就是大梁了。
他在这些猎户中算是比较有本事的,可这会儿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猎物就这么跑了。
这感觉,别提有多难受了!
眼看着那条鹿朝着林子跑去,赵春生本能的握紧了手中的弓箭,朝着那边射去!
“嗖——”
第一支箭直接射在了鹿的脖子上!
这是头健硕的年轻公鹿,受伤之后虽然踉跄,却还是坚持着没有倒下。
紧接着第二支箭射中,这才痛苦的死去。
刚刚那些猎户心存不甘,本来已经做好了看着这畜生跑走的准备了,没想到事情竟还会有转机。
顺子更是被赵春生的操作给惊呆了。
“这东西跑的这么快你也能打到,春生兄弟,你可真行啊!”
赵春生没说话,而是迈步朝着那边走去。
看的几个猎物心里是又急又无奈。
“完了,这小子怎么会在这?咱们辛辛苦苦半天的东西现在被他给拿了。”
“大梁,那不是你的弓箭么,咋会在这小子这儿?”
大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,只能叹了口气。
看来今天是白忙活了。
谁知赵春生只是将自己的那两支箭给收回来了,至于地上的这只鹿是看都没看,转头喊上顺子:“走,这山上还有东西呢。”
这操作给顺子都看懵了,赶紧跟上去。
“春生兄弟,那鹿至少得百斤,干啥不要啊?这可是你打下来的。”
赵春生一副平常:“刚刚那里七八个人,就算有百斤,每人也才十斤,还要忙碌这么多天,给他们了。”
总不能山上的所有东西都让他们两个得了,灾年当头,总得给别人一点活路。
小说《全国闹饥荒,三个小姨子越长越俊》 第17章 试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