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第三。
如果想要成功地领导一场农民起义,那么就必须充分展示自身异于常人之处。
一个普通的人,是无法让他人听命于自己的。
更别说是要带着他们去干,会被杀头的大事了。
第四,关于发动起义的时机把握至关重要。
最佳之选莫过于在王朝走向没落衰败的时候,揭竿而起。
王朝末期,贪官遍地。
在此种情形之下举事起义,必然能够得到众多响应支持。
振臂一呼,应者云集。
如此一来,成就一番大业便指日可待!
反之,如果反其道而行。
只怕朝廷尚未动手镇压。
一名芝麻官大小的县令率领本地乡勇,就能轻而易举地将你剿灭。
其二,不能做出头鸟。
即便一个王朝已然腐败到令人发指的地步,那也不是刚刚造反的你能够抗衡的。
须知,破船还有三千钉】
......
大汉。
“若朝廷真已腐朽至无可救药的地步,百姓们自然会群起响应,谓之起义。
反之,若是朝廷安定昌盛、政治清明通顺、百姓安居乐业。
那么任何妄图挑起事端者都只会被视为乱臣贼子,其造反之举自然难成气候。
董卿,这天幕所言倒与你所主张的‘天人感应’之说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啊!”
刘彻扫视着身旁一众大臣,目光最终定格在其中一人身上。
闻言,董仲舒心中一颤,身体微微颤抖起来。
“陛下,臣......”
董仲舒本欲开口辩解几句,可话到嘴边又硬生生咽了回去。
在如此敏感且关乎身家性命的话题面前,稍有不慎便可能祸及满门。
为了保护自己的九族,还是少说为妙。
看到战战兢兢的董仲舒,刘彻反倒轻笑了一声。
原因无他。
只因,如今的大汉经过文景两朝,可谓是国富民强。
毫不夸张地说,当下的大汉正处于天幕所言的王朝盛世。
正因如此,刘彻才有足够的底气准备出征塞外,横扫匈奴!
话虽如此,天幕所说还是如同一记警钟,给他提了个醒。
大明。
朱元璋一眼便看到了,天幕上的‘王朝末期,贪官遍地’。
“哼!要想彻底杜绝这些贪官,就非得下狠心严令禁止不可!
胆敢伸手者,一律处死,绝不姑息!
咱倒要看看,到底有没有人能不怕死!”
放完狠话后,朱元璋也冷静下来。
他自信自己不会是一个昏君。
自己的好大儿更不会是昏君,孙子应该也不会是。
可是,十代以后呢?
二十代以后呢?
当大明皇位传到第三十位皇帝手中时,又将会如何?
万一皇帝被朝中奸臣给蒙蔽了,又该怎么办?
一番苦苦思索,朱元璋逐渐坚定了自己的想法。
那便是收回兵权,分封藩王。
再授予其兵权,以镇边疆。
他谁都不信,只信朱家人。
如此一来,即便日后真有人起兵造反。
各地的藩王也能够迅速集结兵力,自行举兵前去剿灭叛乱。
虽说‘造反有理’。
但那绝不是造他老朱家江山的理!
带清。
看着天幕所言,十全老登——乾隆大帝冷哼一声,脸色瞬间阴沉下来。
一旁的和坤,向来善于察言观色,立刻捕捉到了乾隆的情绪变化。
马上上前恭敬的说道。
“万岁爷息怒,这天幕简直就是一派胡言!
竟然说那些泥腿子造反皆是因为被逼迫所致,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。
想我大清朝如今河清海晏,国泰民安,百姓们都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。
但即便如此,仍有一些心怀叵测、野心勃勃之人选择造反闹事,实属是十恶不赦!”
乾隆听后,眼中冷意丝毫未减,咬牙切齿地说道。
“传朕旨意,命粘杆处即刻行动起来,要密切留意民间的一举一动。
但凡发现有人在家中抄写,或者私自藏匿天幕今日所言者。
一律以谋反罪严惩不贷!”
“喳~”
和坤心中猛地一紧。
但很快他便转忧为喜,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。
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敛财机会。
皇帝既然将此事交给他。
看来,发财的机会又轮到自己了!
......
【第六,在决定发动起义的时候,务必谨慎地挑选那些朝廷力量相对较为薄弱的区域,作为起始地点。
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起义初期,所面临的强大阻力和镇压风险,为后续的发展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与空间。
毕竟,如果一开始就遭遇强敌环伺、重兵围剿。
那么起义很可能会迅速夭折,难以形成燎原之势。
第七,一场成功的起义离不开一个简洁明了且易于传颂的口号。
这个口号不仅要能够准确传达出起义军的核心诉求和目标。
还要具备足够的感染力和号召力,让广大民众能够快速理解并产生共鸣。
第八,至关重要的是,在踏上这条充满荆棘与未知的道路之后,内心决不能存有丝毫的侥幸心理。
正所谓“开弓没有回头箭”。
一旦揭竿而起,就必须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,绝不能有半分退缩之意】
......
激昂澎湃的音乐渐渐停歇下来,原本光芒万丈的天幕也随着音乐的消逝而缓缓沉寂了下去。
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。
天幕之下的人间世界却开始变得愈发热闹喧嚣,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。
仿佛预示着一场惊天动地的变革即将拉开帷幕……
小说《刷视频被围观,教古人如何造反!》 第3章 试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