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章
被皇上一夸,张洵乐不思蜀,还不忘挑衅地瞪了一眼顾原,突然说道:“陛下,张洵才疏学浅,倒是比不得顾六公子。”
这话显然是触及到了在场所有人的逆鳞。
本来一个商人的儿子,办了点事儿还不足以引人侧目。
可谁让他的姐姐是贵妃,还有三个当官的哥哥。
一个小小的商人之家,出了这么多身份尊贵的人,却唯独底出的顾原是个不学无术的傻子。
谁能不多注意几分?
所以在场或多或少,没见过顾原,但也绝对听过顾六公子的名号!
被点名道姓顾原,眉头微蹙。
这人脑子有病吧,自己没招他惹的他,这也能阴阳怪气?
陈坤皱起眉头:“张家公子还是要注意言行。”
这个人都知道,张洵这话里的意思就是在故意讥讽顾原。
毕竟,不知道顾原胸无点墨?
但有人夸他,那绝对是为了嘲讽他而做出的铺垫!
陈坤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旁边的贵妃,这个雍容华贵,端庄典雅的女子。
顾原是她的弟弟,顾琴是自己的妃子。张洵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去找顾原的麻烦,不仅是在为难他,更是在打他这个“姐夫”的脸!
张维之也没想到,他居然会说出这种布置得体的混账话。
刚想要开口挽回局面,张洵却补充道:“陛下,张洵并无贬低之意,而是发自肺腑。”
“您可能有所,当初顾原在四方楼一展才华,直接解开了里面半年未解的诗题!”
“日照香炉......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!”
他当着众人的面,将这首诗完整地朗诵出来,直接惊艳四座。
这个事情才过去一天,的确是在盛京传开了,部分人略有耳闻,但都觉得不切实际。
可没想到,这个事实的真假问题,居然是从张洵口中证明得来的!
一时间,人群议论纷纷,各种感慨万千。
“好有气派的诗啊!这真是顾原所作的?”
“他不是字都认不全吗?怎么可能,其中别有什么特殊原因吧......”
不少人的目光都情不自禁的落在顾原身上,包括天子和一众皇家家眷。
他们已经不在乎顾原为什么会出现在宴会上!个个脸上挂满了复杂的神情,或有惊讶,或有怀疑,亦或是不解。
这么气势磅礴,令人叹为观止的诗,怎么会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废物写出来的?
就连顾擢别人不住多看了两眼顾原,好奇问道:“这真的是你写出来的?”
顾原翻了个白眼,又压着声音补充道:“当然,不过马粪公子没说完整。”
“当时我不仅作了诗,跟他比临场发挥,跟他比对诗,直接完虐他。”
“最后啊,他还跪下给我磕头叫爹呢......”
咳咳!
“后面半段就不用提了,张维之才刚刚得了陛下的赏识,你若是现在提及这些,怕是让陛下丢了面子。”
顾原翻了个白眼,嘟囔着嘴唇有些不服气:“唉,皇宫什么破规矩,也许他在这儿对我阴阳怪气,却不许我说两句实话。”
陈坤来了些许兴趣,忍不住将头靠向顾琴问道:“你弟弟有这本事?”
顾琴一时哑然,也是茫然的摇了摇头,“臣妾不太清楚......”
她都还没有从惊讶中回过神来呢。
虽然只是补充的两句,但是放眼整个大坤,在同类型中,恐怕都难以拿出与之比肩的存在。
如此才学,真的是自己弟弟发挥出来的?
顾琴也忍不住多看了两眼,坐在位子上的顾原,可更多的却是担忧。
总感觉,只怕张洵突然捧高,是有所图谋!
没得到想要的答案,陈坤能收敛了些许神色,点名叫了顾原:“顾原,你起来说说,这首诗真的是你所作?”
听到这里面,张维之突然反应过来自家儿子想做什么了,好一个捧杀呀!
只要顾原承认他是作诗之人,那张洵便可顺水推舟让他临场发挥。
如果他没有之前的水平,这事可就要发展到欺君之罪,是要杀头的。
如果他在场否认自己是作诗之人,不仅又要背上一个作弊的骂名,作为他哥哥姐姐的贵妃和顾擢,也会下不来台面。
好一个一箭双雕,不愧是自己的儿子!
当为之心中有些得意,又催促道:“顾原,陛下问你话呢,还不赶紧做答!”
他倒是想要起来回答,只是顾擢拉着他的衣服,低声说道:“如果没有真本事,你大可否认这是一场死局,他想要给你下套。”
“你否认了,顶多再背个烂名,至少不会有性命之忧。”
“别逞强,听到没!”
顾擢心里没底呀,他知道自己这个弟弟的秉性,连书本都没碰过几次的人,怎么会有这种实力。
就当他是要面子不肯承认作弊,私下里他们是可以配合他演出。
可现在是在天子面前,一旦坐实欺君,没人能保得住他!
就是不知道,顾原想不想得通这个道理。
顾擢的声音虽小,却满是急切和不安。
看着脸上找星味十足的张洵,顾原脸上也生出一丝冷意。
行,想玩捧杀是吧?
想让我丢脸?下不来台?连累家人?
既然你这么不客气,那老子今天就教你做人!
他用手扒开顾着扯着衣服的手,直接傲然挺直身板,朗声说道:“没错,这首诗的确是我所创!”
“四方楼所有的文人,都是眼见为实的证人!”
一番慷慨发言,直接惊艳四座,场面彻底炸开了锅。
所有人的兴致高涨,可比看什么歌舞表演激动多了。
顾擢身子一紧,完犊子了......
这小子果然是个倔脾气,根本劝不动!
他下意识的和贵妃对视了一眼,两人眼中几乎一片绝望。
他们受到牵连是小,可如果顾原犯了欺君之罪而死,如何向顾海生交代?
这也是他们的亲弟弟呀!
反倒是其他的公子哥,看热闹不嫌事大,都跟着相继附和起来。
“当时我也在四方楼,的确亲眼见到六公子展示才华。”
“不错不错!现在想来,那首诗仍旧回味无穷,着实佩服六公子的才情!”
“......”
小说《世子无双:我一首诗惊天下》 第9章 试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