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凯旋从另外一个方向冒出来,突然开火,鬼子猝不及防,顿时大惊失色。
“噗通……”
远处,鬼子机**旁边的装弹手被郑凯旋手里的全自动扫中,瞬间被打成了筛子,气绝身亡。
鬼子机**的肩膀上也被几颗子弹扫中,哀嚎着趴倒在了掩体下面。
那名鬼子军官顿时大惊失色。
“纳尼?这个闯入我方阵地的八路,竟然也有机枪滴干活,他一定是夺了我们的机枪,务必不惜一切代价,将他除掉。”
鬼子军官很快就替换掉了受伤的机**,这挺轻机枪重新开始发出轰鸣声,向着郑凯旋扫射而去。
不仅如此,鬼子还在另外一边架设了一挺轻机枪,两挺机枪一起开火,形成了交叉火力。
“柱子,装弹!”
郑凯旋把另外三个弹匣全都丢给了王承柱,王承柱现在的任务就是帮郑凯旋往弹匣里面装填子弹。
好在他们已经消灭了那么多鬼子,总共缴获的子弹也已经有了差不多五百发左右。
鬼子使用的是大正11式轻机枪,也就是八路军俗称的‘歪把子’。
这款机枪在射击时,机**必须把脸贴在向右弯曲的枪托上,才能更好的瞄准。
因此,想要更换射击角度操作起来就没那么方便。
郑凯旋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。
快速的切换位置!
“柱子,跟紧我。”
他从藏身的地方跳了出来,飞快的不断切换到下一处掩**置,让鬼子机**无法锁定目标。
与此同时,他手里的汉阳造全自动**,也在不停的喷射出子弹,扫射向鬼子阵地。
“哒哒哒哒哒……”
山谷底部的战斗,也引起了772团指挥部的注意。
772团临时指挥所,位于山坡高处的一处比较隐蔽的战壕里面。
一个大脑袋的男人,习惯性的在胸口处摸了一下。
“咦,老子望远镜呢?”
这大脑袋男人就是李云龙,据他自己说,小时候练武练过铁头功,每天拿头撞石碑,这撞啊撞的,脑袋自然就大了。
李云龙伸手在胸前一捞,却捞了个空。
不由得自嘲的笑了一下。
“他娘的,老子倒忘了,现在老子只是个营长,哪来的望远镜。”
他现在只是个营长。
李云龙,本是大别山里一位靠编筐为生的农工篾匠。
后来参加了黄麻起义,走过长征路。
几个月前,他是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九军第25师171团的团长。
后来为了掩护西路军大部队撤退,李云龙率领171团断后,把整个团几乎都打光了。
在茫茫大漠戈壁滩辗转奔袭了几个月之后,李云龙凭借十几条枪,曾大战过马家军,也灭过土匪保安团,最终仅仅带着沈泉和王喜奎等少数几人东渡黄河,成功突围。
恰逢国共两军联合一致抗战,工农红军第一、第二、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,共四个方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所属序列第八路军。
下辖第115师、120师、129师共三个师。
因编制有限,所有人的职位都被进行了压制。
原本师旅级干部,都被改编成了团长副团长。原本团级干部,很多都被改编成了营长。
李云龙被任命为129师772团三营营长。
他手下原本的二营长沈泉更惨,被直接压缩成了三营一连的一排长。
王喜奎、王承柱和最后加入的郑凯旋则都是普通的大头兵,编在沈泉的一排里面。
站在李云龙身边的副团长见状,连忙把手里的望远镜递了过去。
“老李,给。”
李云龙接过望远镜,恰好看到了郑凯旋端着全自动,正在大战鬼子机**的英勇场面。
“是八路军,咱们的人。”
“沈泉,他娘的,咱们的人怎么跑的鬼子阵地上去了?这个人是谁?老子怎么看着有点眼熟?”
沈泉这个时候是来指挥所汇报战况的。
听到李云龙的话,别提有多郁闷了。
“团、营长,不止是一个,跑过去了两个。”
“一个是柱子,这小子脑袋里整天就他娘的想着迫击炮,一看到小鬼子的迫击炮就走不动道,我们在战壕里面伏击打的好好的,这小子嗷的一声从战壕里跳出来,奔着鬼子阵地就去了。”
“另外一个是郑凯旋,就是那个整天背个铁箱子的兵,这小子据说是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的,整天拿着他那破箱子跟宝贝一样,捣鼓了一大堆看不懂的零件,还老是写写画画的,神神叨叨的念叨着说要搞什么发明创造……”
我正在为这事儿生气呢,妈的,这不简直就是两个疯子嘛!等回头见了这俩小子,我非大嘴巴子抽他们不可!”
“抽啥抽?”
李云龙瞪了沈泉一眼,却并没有生气。
“这个叫郑凯旋的,倒是挺符合老子胃口的,你看到没有,这小子端着一挺机枪,把小鬼子的阵地给搅和的一团糟。”
“柱子也不差,他们俩在并肩作战,他娘的,这才像我李云龙带出来的兵,狼一样的性格,嗷嗷叫的兵!”
副团长有有些好奇的从李云龙手里拿过了望远镜,向着山谷下面看了过去。
这一看,副团长也是露出了无比讶异的神色。
“不对,老李,郑凯旋手里端的不是从鬼子那里缴获的机枪,歪把子的话,绝对没有这么强的灵活性,更不可能这样抱起来边跑边打。倒是、倒是有些像传说中的全自动**……”
李云龙连忙再次夺过望远镜仔细观察。
“嘿!还真他娘的挺像报纸上说的西方那些国家刚研究出来的全自动,郑凯旋这小子神了,这全自动从哪弄的。”
李云龙看着被郑凯旋打的人仰马翻的鬼子,立刻也是来了精神。
他们虽然是打鬼子的伏击,但是鬼子的人数多,装备好火力猛,想要在短时间之内把鬼子全部干掉也是非常的困难。
而郑凯旋和王承柱在鬼子阵地上把鬼子内部给搅得天翻地覆,这正是一个最好的契机,也是一个突破口。
“立刻抽调一个连,全力支援配合郑凯旋!”
小说《一个弹夹三万发,你管这叫汉阳造》 第7章 试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