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贤弟所言只是事之表,而非事之里。
董公所行之事,看似废长立幼,看似欺君篡权。
然贤弟可知,当今天子虽是年长,却懦弱无能,不足以威慑群臣。
朝廷之事,皆由那朝中百官决断,天子无丝毫威严。
倘若当今为盛世,百官为清流,那当今天子也无不可。
可想我大汉,先历黄巾贼乱,后又有外戚宦官弄权。
先帝贩官鬻爵,朝中百官参差不良,又行废州立牧,天下群雄并起。
贤弟起于边陲,大汉北地异族之乱想必也清楚。
此大汉危机存亡之秋也,若天子再不足以把握朝政,威慑群臣。
那这大汉四百年江山社稷,只怕是.......唉.....
想那些朝中诸公,一个个世食汉禄,如今值此存亡之际,却只思自家利益。
他们只想要一个懦弱可欺的天子,而不顾大汉社稷之存亡,不管天下黎民之生死。
然陈留王则是不同,陈留王虽然年幼。
可昔日董公奉命入京讨贼之际,路遇天子与陈留王。
天子见大军不敢言语,两股颤颤。
但陈留王却视大军如无物,敢于面斥董公,这是何等的帝王气概?
若立陈留王为帝,他日必是英主。
定能中兴大汉,或可比孝武,光武二帝。
以贤弟之勇武,又遇此等英主。
他日莫说比肩卫霍,但万里封侯,却不是妄谈呐。”
李肃语气激昂的对吕布说道。
“仁兄此论,虽闻所未闻,但却似乎有些道理。
只是妄行废立,终究是篡逆。”
吕布此时的脸色已经完全缓和了下来。
“哈哈哈,篡逆?
是也不是。
自古以来,天下本就是德者而居之。
陈留王与当今天子,均是先帝亲子。
先帝在时,本就有意让陈留王继承大统。
奈何后面太后与外戚,强行让当今天子登基。
董公所行,本就是将帝位归于原主。
再说,董公废长立幼,非是董公欲谋夺公器。
而是欲仿伊尹,霍光之故事。
即便身背不忠不孝,谋权篡逆之恶名,也要为大汉立一英主。
此等行径,难道不是当世英雄吗?
若世人认为董公如此也是篡逆,那便随世人说去吧。
董公曾言,若能使大汉再度中兴,四方安定,黎民乐业。
纵使他日落一个千刀万剐加身,他也无怨无悔了。
后世,自有史官为其言明公道。”
李肃再次语气激昂道。
“哎呀,这......听兄一席话,布顿感拨云见日,茅塞顿开啊!
董公如此大义,兄何不早言,步误会董公深矣。”
吕布一拍大腿,面上尽是懊悔之色。
见到吕布这反应,李肃都不由愣了一下。
这丫不会真信了吧。
不过李肃也没有多想什么,而是连忙拉住吕布:
“贤弟,行事不可犹豫,切莫错过时机。
似愚兄这般不才,在董公帐下,尚能成为虎贲中郎将。
以弟之能,若随董公,定能大有作为。
他日天子亲政,贤弟今日之功,定能让贤弟扶摇直上,平步青云呐。”
“对对对,兄长此言没错,可布愿往,却苦无门路。”
吕布点了点头,最后又叹气了一声。
不过眼神,却瞥了一眼李肃腰间挂着的一个袋子。
“贤弟莫忧,请看。”
李肃何等人精呐,吕布那小眼神,他是看的明明白白。
第一时间就将身上的袋子取了下来。
“董公早便听闻贤弟勇武,得知愚兄与贤弟是为同乡后,便让愚兄带赤兔与些许金银赠与贤弟。
万望贤弟莫要推脱。”
李肃打开袋子,露出一袋珠宝黄金。
“董公先赠良驹,又赠金银,对某如此恩重。
只恨布寸功未立,无晋见之礼啊!”
拿着一串珠宝的吕布,眼睛都睁大了几分。
最后又有些不舍的将珠宝放下,脸上表情有些不好意思。
“贤弟,这功,就在你翻手之间。
如今董公最想除掉的人,想必贤弟心中也清楚。
就看贤弟肯与不肯了。”
李肃靠近吕布小声说道。
“这......丁公与布为父子,布欲投董公已是背主,怎能弑父.....”
吕布面上露出犹豫。
“荒谬之言,贤弟姓吕,他姓丁,何来父子一说?
贤弟为大汉之臣,他丁原也是大汉之臣,何来背主一说?
今日,我等以大汉为重,欲为国立明主。
而丁原却以私为重,只想要软弱可欺之君。
于公于私,贤弟都需与丁原斩断联系。
若是犹豫,他日天子亲政,于你多有不利啊!”
李肃见吕布似乎有些不想下手,连忙再次劝说道。
“嗯......”
吕布点了点头,最后眼神也冷了起来。
“愚兄先行告退,贤弟,欲成大事,万不可优柔寡断,切记,切记。”
见到吕布这状态后,李肃就知道自己的事情已经干完了,剩下的,就只要等吕布动手即可。
........
“某为汉臣,食汉禄,当以国家为重。
如今国家危亡,大丈夫又岂能为名声所累,而不思报国?”
李肃离开之后。
吕布一手抓住钱袋,眼睛看向军帐之外的赤兔。
良久后,眼中杀机闪过,随后朝军帐外走去。
........
一刻钟后,丁原帐中。
“吾儿为何深夜到访?”
丁原看着一身甲胄的吕布,有些不解的询问道,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了。
“吾乃大丈夫,岂能为汝义子?”
吕布上前一步,已经将长剑拔出。
“吾儿何故变心......啊!”
丁原一句话还没说完,吕布就已经手起刀落。
外面的护卫听到军帐中的声音之后,纷纷围了过来。
“丁原已死,布今日行事皆为大汉,愿随某报国者,那便跟某来。
不愿的,某不强求,尔等可自行散去。
敢挡某者,那就莫怪某手中长戟无情了。”
见军士围拢,吕布拿着丁原的脑袋翻身上马。
随后举着丁原的脑袋大声喊道。
军中的一众士卒看了看丁原的脑袋,又看了看吕布手中的方天画戟。
最后一个个都冷静了下来,一部分人离开了军中,更多却留了下来。
走的那些,不是不思报国的,恰恰相反,他们中很多都是明白人。
留下的那些也不是都想报国的,只是这乱世之中,留着军中最少能有个饱饭吃。
.........
小说《三国:挟董卓扫灭不臣》 第3章 试读结束。